姜既月摇摇头,她并非对这些西方美术史皆能如数家珍,她只是单纯的觉得这幅画很美。
时幸没有看她,自顾自地说着:“她的艺术可以描述为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,结合了前拉斐尔主义、象征主义和古典唯美主义等多种元素,rgan的画作中传达了一种对灵性的内省和思考,邀请观众探索自己与神圣的联系,如果你了解历史会发现,她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坚定承诺,对社会变革的渴望……虽说那可能是同情和怜悯的泛滥,但却极少有人向她这样迫切,试图构想一个公正和公平的世界。”
她的语速平缓,但情绪却特别饱满。
简单平铺直叙的文字中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
时幸说完了,停顿了好久,转头看了眼沉默不语的姜既月。
明显她受到了极大的触动,眼神中溢出赞赏的光芒,那是对新鲜事物的渴望。
但和姜既月对视的那一刻,她怅然若失。
或许那是她的内心在挣扎,虚荣心在作祟。
毫无疑问自己对西方美术史的造诣是远胜于她的,但这番长篇大论下来,她的内心没有丝毫的喜悦,甚至连短暂的获胜感也没有。
“时幸,你真的很厉害。”姜既月的眼神中满是崇拜。
上学时她对外国美术史的态度就是:感兴趣的学得快,不感兴趣就的死记硬背。时而痛苦,时而轻松。
所以姜既月格外欣赏时幸那种能把外国美术史和作品融会贯通的人。
听到这句话,时幸一时间有些语塞。
面前这个还没察觉到危机感的女人,居然还毫无防备地夸她。
她都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个女人。
两个人就接着安安静静地逛完了整个场馆。
场馆里几乎没什么人有一种包场的感觉。
时幸带着姜既月去了外面的一家咖啡厅。
她点了一杯冰美式,姜既月则要了一杯拿铁。
“在我看来,她不只是个简单的女画家,在那个女性常常被限制在传统角色中的时代,她能够为将女性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存在,极大地挑战了当时的社会规范。rgan的画作强调女性的力量与坚韧,画面中的美狄亚是具象的,通过神话主题有关光明与黑暗的隐喻,传达出对自由的渴望,我能看到那是女性对主导权的争夺。”姜既月在浏览完全部的画面后得出来这样的论断,“我觉得这也是你选择她的缘由之一。”
轮到时幸愣在原地。
这些话语很明显是逛完画展后的有感而发,没有很深刻富含哲理却一针见血。
她没有想到姜既月不过是简单地看了画展听完自己的讲解,随后马上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这些原本被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,这些能够与她较量一番的东西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