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了两日,李绪路过驿站时也令青河拐弯抹角地打听宁州事宜,但驿站内的诸人均是紧闭牙关。
除了第一日,这几天路上亦是风平浪静,尽是一片祥和,再无卖儿鬻女之事。
***
这几日,雁随教了木叶石兰六人三字经,不赶路时则抽空教了些她们锻炼身体的拳脚。
对雁随来说,这一路上似是有了勃勃生机。
与她不同的是,于青野而言,同李绪同坐一辆马车属实有些折磨。
苍流喝了雁随给的药,便宣言自己已经生龙活虎,驾马驰行百里不在话下,徒留下他陪伴李绪。
李绪并不多言,只是塞了许多书给他读,叮嘱道:“至上京前全部读完。”
青野苦哈哈地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,觉着自己脸都读长了。
***
青野看书看的烦躁,丢开书问李绪:“前面便是宁州主城了,主子可要探一探刘鸿文的底细?”
李绪正读着前些日子翻出来的《六韬》中的五材十过,听见青野此话也未抬头,只是翻过一页手中书,问他:“孙子兵法的第一篇,可还记得?”
“记得。”
“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。刘鸿文必定知晓,我们领了几个女童,但他这些天一直隐忍不发,必定是准备好了后手。”[1]
“所以,我们只待他自己露出马脚。”
李绪赞许地点点头,道:“不错,孺子可教。”
“那……万一他没露出马脚呢?”青野摸了摸鼻子。
“……”李绪无言以对,与青野对视一番后无奈道,“那我便灌二十碗苦药,行了吧。”
***
雁随的苦药不用熬了,刘鸿文已在城外驿站候了李绪三日。
从刘鸿文知晓李绪踏入宁州辖内的这一刻,他便在这候着了,将半个官署搬了过来。
刘鸿文官至三品,靠的并非家世,也并非多么博学。
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知晓自己家世才学一个不显,便赢在一个审时度势,旁人不愿做的龌龊事他来干,旁人不愿清理的脏事他来收拾。
于世家而言,刘鸿文才是一把真正的好刀。
刘鸿文明白,定是几个懒散的县丞没管好下面的人,这般风声紧的时候竟敢催税。
幸而他消息灵通,第二日便令手下的人看紧各村百姓,只需待到襄王过了宁州,他便高枕无忧。
因此他半是紧张半是期待地在这等着这位襄王殿下。
***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