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谨亦出身博陵崔氏,是崔其菀的族弟。博陵崔氏曾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,祖籍正是承州,早年名人辈出,有着“天下士族之冠”的美誉。
近些年,崔氏沉寂了许多,虽有仍在做官的子孙,但官居高位的不多。相比之下,百年来崔氏最为出名的子孙,便是曾经以一首永安赋美名远扬的章柳书院山长——崔邑。
崔邑同其他崔家子孙不同,他幼时是在江南长大,从的是江南名师,并非是在崔家族学学成。待到及冠时前往上京考学,一首永安赋惊艳绝伦,崔邑这个名字,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博陵崔氏很是热闹了一阵,全族上下觉得崔邑他年封侯拜相指日可待。据说,博陵崔氏的族长还试图让这个年轻人,和同属于七姓十家的范阳卢氏幼女定亲,只是被崔邑以已有婚约为由婉拒了。
显然,崔邑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世族子弟,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官位,转而求做了章柳书院山长,同自己的夫人——也是恩师的孙女在书院围炉煮茶。
崔邑夫人过世的早,只一个独女崔其菀。博陵崔氏的长辈给崔邑寄了许多封书信,催促他续弦,只是这些善意都被一一退回。崔邑在信中回道不必了,他守着女儿过便很好,因此崔氏族老们很是不高兴,联系也淡了许多。
但在十七岁的崔其菀接到了赐婚圣旨后,崔氏族老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,深深觉得崔氏荣光将不日再现。
他们的兴奋在崔其菀诞下李绪后达到了顶峰,崔其菀和崔邑一年收到的家书不下百封。
崔邑叮嘱女儿不必管了,但崔其菀是个温和的人,她会仔细的回信——合情合理的请求她都会应允。
但十年后,崔其菀因幽王之祸同襄王李惇被封平关后,崔氏的热情到达了谷底,甚至连崔其菀路过承州时,接连称病不见。
那天是个大风天,李绪陪着母亲在崔氏祖宅前站了一个时辰,崔氏族长仍闭门不出。
“阿娘。”李绪拉了拉崔其菀的衣袖,抬着头看着她。
“囡囡可是累了?”崔其菀的母亲是江南人,因此李绪的小名也是小调般的细语。
“阿娘,我们回去吧,或许爹爹已经找到了医工了呢?”李绪的鼻头也冻得红通通的,忍不住咳嗽了起来。
“是阿娘不好,阿娘没瞧见我们囡囡冻成了这样。”崔其菀立马蹲下用手搓了搓李绪的脸,“阿娘先带你回去。”
李绪抱住崔其菀的脖子,撒娇道:“阿娘,会好起来的。”
崔其菀摸了摸李绪的头,李绪松开她的脖子,崔其菀起身拉着李绪的手一起离开了。
李绪转身时回望了一眼崔家匾额,觉得这真是个无情的地方。崔其菀仍是王妃之身,只是与上京再无瓜葛,崔家便是如此薄情弃如敝履。
“阿姊!”一个着着朴素长衫的年轻人从侧门出来,喊住了崔其菀。
崔其菀转过身,疑惑地望向他。
“阿姊,弟乃五房长子崔谨,”年轻人拱了拱手,“阿姊所求弟不能助,但阿姊可以拿着这份名帖去城东医馆找刘大夫的夫人。”
崔其菀如削葱般的手接过名帖,手上还有因秋风带来的寒意,她同崔谨行礼道了声谢:“多谢谨弟,今日之恩,没齿难忘。”
崔谨侧身避开了崔其菀的礼,回道:“阿姐快去吧。”
崔其菀拉着李绪快步离开了。
只是仍旧没赶上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热趣阁】《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》《回到过去做财阀》《什么年代了,还在传统制卡》《要高考了,机甲到底怎么开啊》《朕能走到对岸吗》《破云2吞海》《三塔游戏》【OPPO小说】【花瓣小说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