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她们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搞笑小说网gxbljx.com
【政治】
政通人和
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,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,武则天开始启用酷吏。
为巩固统治,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。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,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。称帝第二年,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;至万岁通天二年(697年),杀死来俊臣,结束了酷吏政治。
在用人上,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,维护统治,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;
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,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,武则天一朝号称“君子满朝”娄师德,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,后来的“开元贤相”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。
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,她改革科举,提高进士科的地位;
举行殿试;开创武举、自举、试官等多种制度,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。
《资治通鉴》评价武则天;“政由己出,明察善断,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”。
【武周都城】
唐高宗显庆二年(657年),以洛阳为东都。
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,直至在洛阳病死。
武则天年684迁都洛阳,改洛阳为神都,建立武周,705年唐中宗复辟,还都京师长安。
她称帝期间,除了长安元年(701年)十月至长安三年(703年)十月住在长安外,一直居住在洛阳。
武则天为何选择洛阳作为武周的政治中心?
司马光解释说:武则天害死王皇后、萧淑妃以后,“数见王、萧为祟,被发沥血如死时状。
后徙居蓬莱宫,复见之,故多在洛阳,终身不归长安”《旧唐书》亦载:“后则天频见王、萧二庶人披发沥血,如死时状。
武后恶之,祷以巫祝,又移居蓬莱宫,复见,故多在东都。”
其实,这并不符合事实。
王、萧两人死于唐高宗麟德二年(665年),此时距武则天定都洛阳,已近二十年。况且,武则天称帝后,仍然在长安住了两年。
因此,仅仅以王、萧两人之死来解释武则天定都洛阳,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。
陈寅恪先生则认为:“夫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,除别有政治及娱乐等原因,如隋炀帝、武则天等兹不论外,其中尚有一主因……即经济供给之原因是也。”
陈寅恪先生之说很有道理,武则天定都洛阳是由当时的政治、经济形势以及洛阳的地理形势决定的,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。
首先,就政治原因而言,武则天定都洛阳是为了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,近而实现改朝换代的心愿。
武则天为定都洛阳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心准备。
光宅元年(684年)九月,改东都为神都。
688年,建明堂,四月,武承嗣命令同泰将伪造的刻有“圣母临人,永昌帝业”字样的白石进献武则天。
五月,武氏受“宝图”,事南郊,告谢昊天,御明堂,命诸州都督、刺史及宗室、外戚于拜洛前十日云集神都。
七月,更命“宝图”为“大授神图”,封洛水为显圣,加特进,并立庙。
永昌元年(689年)正月,武则天亲享明堂,大赦天下。
次年正月,又享明堂,并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,以“曌”字为名。
七月,颁《大云经》于天下。
九月,革唐命,改国号为周,改元天授,在洛阳立武氏七庙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月上清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搞笑小说网gxbljx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